眉縣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西部,秦嶺北麓,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,很適合漆樹的生長,自古生漆資源豐富。由于民間的婚喪嫁娶習俗,滋生了本地生漆的生產和利用,據《眉縣志》記載,眉縣堆漆彩繪技藝在戰國時已有創作。在秦嶺腳下眉縣沿山一帶,至今仍然保留著這種技藝。這項技藝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秦嶺山中有許多漆樹,割開漆樹的樹皮后,會從韌皮內流出一種白色黏性乳液,經加工后制成的涂料被稱為天然大漆,其具有無毒、耐久、抗酸堿的特點。眉縣堆漆彩繪技藝流程較為復雜,底料木頭要求極為嚴格,保證不裂縫、不脫漆,多以硬木為原料,其工序流程共分有11項,分別是布裹木胎、批膩子、打磨、上底色、扎制圖稿、落稿、稿樣堆漆、上彩貼金、勾勒、罩漆、推光。由于整個堆漆彩繪漆器畫面的立體感由生漆堆砌而成,顧名思義為堆漆彩繪漆器。
利用這種技藝制作出來的日常器具或工藝品,具有外觀古樸雅致、金碧輝煌、細膩滑潤、經久耐用等特點,成為漆器中之精品。繪制內容大多以花鳥、樹木、歷史或民間故事人物、山石為主,其形式相似于中國畫線描和工筆畫,但其又具有立體浮雕效果。該技藝被廣泛用于制作首飾盒、箱子、桌柜、屏風及棺材等生活、裝飾、婚嫁、喪葬用品等,深受當地群眾喜愛。